台灣獼猴

臺灣獼猴的前肢比後肢短,各肢具有五趾。頭圓,臉扁,額裸出,顏面呈淡紫色,或深或淡,隨個體的不同而有差異,所以台灣原住民將其分為白臉與紅臉,臉頰上並長有粗雜的長鬚,尾粗狀多毛,全身被厚而軟的毛,冬季呈棕灰色,夏季呈棕綠色,四肢較黑故有黑肢猿之稱。股間有顯著的紅棕色的大斑。一般而言,雌猴體型較雄猴小,顏色也較淡。

其主食以水果為主,最愛香蕉、芒果、荔枝、柳丁等。

台灣獼猴屬於晝行性活動且群體生活的動物。分布地區活躍於中低海拔山嶽,高從玉山國家公園,低至八卦臺地南部,其中低海拔以二水山區居多,設有台灣獼猴生態保護區。另外,在新北福山、恆春墾丁有台灣獼猴做為過夜地域。

根據記錄,台灣獼猴食用的植物包含85科300種,以果實為主,其他還有昆蟲、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。對於食用植物的部位,會因季節月份和乾溼季變化而有所不同,以十至五十隻一群。

台灣獼猴雖然是保育類動物,但在高雄、屏東等地區的台灣獼猴經常去搶觀光遊客的食物,還有偷農作物,讓農夫很頭痛,但因為牠們是保育類,政府也拿牠們沒辦法。


但2014年行政院農委會依據「野生動物保育法」第21條的緊急條款內容,認為其具有獵殺獼猴的法律正當性;然而,此條款是讓農民在生命財產受到緊急威脅的情況下,可以用「正當防衛」的方式獵殺野生動物,以保障生命、財產作物安全,所以將開放農民在緊急情況下獵殺台灣獼猴,不過限定「人道方式」,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最小痛苦。動物保育團體對此痛批,人類開墾破壞獼猴生態,獼猴才去採食農作物,現在若以農作損失為由開放殺猴。